CD44
CD44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扮演着细胞-细胞相互作用、细胞黏附和细胞迁移的重要角色。在人类中,这种关键的糖蛋白由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的CD44基因转录而来。因其多样的功能和重要性,CD44也被称为多种名称,包括归巢细胞黏附分子(HCAM)、吞噬糖蛋白-1(PGP-1)、爱马仕抗原、淋巴细胞归巢受体、ECM-III和HUTCH-1。
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细胞表面黏附受体,CD44在癌症细胞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许多癌症类型中,CD44的表达显著升高,并通过调节其向细胞表面的募集来影响癌症的转移。通过与细胞外基质中的配体(如透明质酸、骨桥蛋白、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相互作用,CD44促进了涉及癌症转移的迁移和侵袭过程。
除了标准型的CD44(sCD44)外,还存在多种通过mRNA交替剪接产生的CD44变异体(vCD44)。这些变异体在sCD44的跨膜附近胞外区域添加了新的外显子,从而增加了大体积vCD44亚型的表达趋势。某些vCD44亚型的表达与癌症细胞的进展、转移以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此外,CD44异构体的表达还与特定的肿瘤亚型相关联,并可作为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包括结肠癌和胃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中,患者血清中CD44的裂解、脱落和可溶性CD44水平的升高是肿瘤负荷和转移的标志物。最近的研究还表明,CD44的胞内结构域(CD44-ICD)与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潜能相关,尽管其潜在的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综上所述,CD44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在癌症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有望为癌症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线索和策略。
CD44是一种功能多样的跨膜受体,它在调控与癌细胞播散和转移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种受体不仅能够与多种配体(如骨桥蛋白OPN和透明质酸HA)结合,还能被特定的酶切割,从而释放出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片段。
具体而言,CD44可以被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顺序切割。在配体结合后,它还能进一步在早老素-1/γ分泌酶的作用下被切割。这一复杂的切割过程产生了三个主要的片段:首先是细胞外区域ECD片段,它可能参与了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其次是CD44β样肽或跨膜结构域TMD片段,其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细胞膜的稳定性或信号传导有关;最后是CD44胞内结构域ICD片段,这是最为关键的部分。
CD44-ICD片段在切割后能够转位到细胞核内,并激活一系列在转移和细胞存活中至关重要的基因转录。这一过程不仅揭示了CD44在癌细胞转移中的直接作用,还暗示了它在调控细胞命运和肿瘤进展中的深层机制。综上所述,CD44跨膜受体通过其复杂的切割过程和产生的不同片段,在癌细胞的转移和存活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对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有望为癌症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线索和策略。
CD44蛋白在多种细胞活动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涵盖了淋巴细胞的活化、再循环、归位过程,以及血细胞生成和肿瘤转移等关键生物学事件。该蛋白的基因经历了复杂的选择性剪接过程,这一过程能够产生结构和功能各异的亚型,尽管部分亚型的具体性质仍待阐明。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性剪接不仅改变了CD44蛋白的结构,还深刻影响了其功能,尤其是与肿瘤转移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联。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直肠癌细胞中表达的特定CD44亚型,其表面具有独特的糖型修饰——独立唾液酸化的岩藻糖基化(HCELL),这种修饰使得CD44能够与P-、L-和E-型选择素以及纤维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值得注意的是,纤维蛋白本身并不与之结合)。这种与选择素的结合能力被视为肿瘤转移潜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此外,CD44转录的活化部分受到β-联蛋白和Wnt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这两个信号通路均与肿瘤的发展进程紧密相关。这表明,CD44不仅直接参与了肿瘤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等过程,还可能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来间接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进展。综上所述,CD44蛋白凭借其多样的功能和复杂的调控机制,在细胞活动及肿瘤转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探究CD44的生物学特性和作用机制,对于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开发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名称 | 货号 | 规格 |
PE Mouse Anti-Human CD44(515) | 550989 | 100Tst |
PE Rat Anti-Mouse CD44(IM7) | 561860 | 25ug |
APC Rat anti-Mouse CD44 Antibody(KM201) | abs182371-25T | 25T |
CD44 Mouse mAb (Alexa Fluor® 594 Conjugate) (S-630-174) | S0B0166-1ml | 1ml |